顯示具有 職涯發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職涯發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8月5日 星期六

為什麼產品這麼好,客戶還是不感興趣 ?教你使用BAF銷售法

 

那天遇見學弟小強,問他最近狀況如何,他說最近跟一間生技公司合作,製作一款很棒的有機健康飲品,但是在買場的銷售效果很差,問我有沒有什麼樣的想法?
我就問他都怎麼介紹的,他說他都會強調這款飲品是有機天然的成分,經過多次科學測試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但大家好像都沒有興趣。
為什麼這樣介紹的效果有限呢?那是因為我們都在強調產品的特色與優勢,但都忽略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客戶到底需要什麼?而這個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工作越來越沒有興趣,生活越來越無趣,那要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


佛法當中其實就常告訴我們,其實生命是一種存在,存在本身就是價值,活著本身就是意義,生命的意義就是活出自己的價值。而不只有佛法這樣說而已,心理學家維克托也說過:「人們不必問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是必須認識到,自己才是被生命反問的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生命就會常常問每一個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是什麼?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曾經在自己的《懺悔錄》質疑自己做每一件事的意義,後來體悟的生命意義是:「生命的意義不是一個哲學或理性思辯的問題,而是一個人所過的具體生活-當你過得生活是無意義之時,你的生命就是無意義的;而當你的生活是有意 義之時,你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所以蘇格拉底和托爾斯泰透過生命的實踐追尋意義。若生命的實踐如此重要,那該實踐什麼、如何實踐以找到意義,便是重要的問題。

讓我們想一想,佛陀的十大弟子,你問他們的生活當中生命的意義與實踐的方式是什麼,一定每一個人跟你說的不一樣。相同的如果你問一百位成功人士的他們生命的價值與成功方法是什麼,也會有一百種方式的答案,所以他不是一個固定的標準,譬如金錢或是地位等等,而是我們能夠主動的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功之道,去做出一個最好的自己,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成功。






記得李開復先生在《做最好的自己》書裡就有提到多元化成功不是要求每個人去刻意重複別人的成功之路,更不是用別人的標準來評價或來衡量自己的價值,而是可以用自己的理想或個性,去找出自己理想和人生目標,活出最好的每一刻,你的生活就會告訴你自己,生命的價值是什麼。

但也不是完全都只有自己,我們生命也還是有一些普世的價值及共同執行的方式,譬如我們重視誠信及會感謝幫助別人的人,我們要有一個正確且完整均衡的人生態度,當遇到困難要能夠善用智慧選擇最佳的解決,不斷地去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強迫自己去做那些不適合的,模仿別人的事情,是無法從內心深處投入足夠的興趣和激情,努力也會覺得沒有動力。

所以整理出一些我們在設立自己人生目標時,該提醒自己的幾件事情,就是人生目標要有價値,但要記得擺脫名利,不然你會覺得很痛苦。這個人生的目標要能成為自己的燈塔,又明確及具體,也能讓自己感動。最後就是既有挑戰性,但又不脫離實際,也能夠放眼未來。

就像是當年賈伯斯認為蘋果要成為大企業的話,就必須聘請一位經驗豐富的經營者他鎖定的是三十八歲就當上百事可樂的事業開發部長,隔年便打敗可口可樂,將銷售量推上全美第一的傑出經營者約翰.史考力。史考力一開始很猶豫,不知是否要捨棄在穩定大企業的地位,跳槽到成績只有Apple II的無名蘋果。但另一方面,他也很清楚電腦的未來發展。某天晚上,賈伯斯這樣問史考力:「剩下的人生,你是要賣糖水,還是要改變全世界?」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不要去嘗試做一個成功的人,要盡力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好的理想應該是對世界有價值的,也就是說,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你會留下一些對世界有價值、值得他人回味的東西,而這個價值不分大小。





發現自己心中價值的「心靈感應法」

如何到到自己心中理想的價值,李開復先生在《做最好的自己》「心靈感應法」來去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覺得很棒想跟大家分享。

第一步:閉上眼睛,把最先浮現在腦海裡的理想記錄下來,是因為不經過思考的答案往往是最真誠的答案。

第二步:回顧過去,在所有你最快樂丶最有成就感的時光裡,是否存在某些共同點?那些共同點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勵你的人生目標?

第三步:想像一下,15年後,當你達到完美的人生狀態時,你將會處在何種環境?從事什麼事情?其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第四步:如果你只剩下六個月的生命,你想要做什麼?如果不必擔心金錢的多少,那麼你最想做什麼?

第五步 : 幻想一下五年後達到理想狀態的你,是在哪裡?在做什麼?和誰在一起?

第六步 : 假設你過完了理想的、無悔的一生,已經與世長辭後,有三個人來參加你的葬禮,且對你大為讚許。這三個人一個是你的家人,一個是公司的同事,一個是你的朋友,認為他們會是誰?他們會對你的一生如何評價?




以上回答這些問題時,要學會拋開世俗或是競爭的心態,而這些問題都是專屬於自己,所以不用給別人看,但一定是自己內心真誠的答案。當你想清楚之後,在試著與善知識或親朋好友談談,看他們可能給予你什麼想法或建議。

人生的價值是一種過程,這個過程是生命長河的一個片段,生命長河是由生命價值的存在組成和表現的,人生價值的意義在於表現、延續生命長河,不斷地把自己的價值展現出來。

佛說,無上佛法誓願學,無上佛道誓願成。其實,每個人都自己的價值,有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價值而有的人沒有看到自己的價值。雁過留聲,人過留痕。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會有它的痕跡,哪怕匆匆逝去,只有看到自己的人生價值,生命價值得以體現,才能夠創造人生的輝煌。

草木榮枯才一春,人生匆匆僅一生。生命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奇跡,不管我們能存在多久,我們都應該好好的生活,去看去聽,去想去感覺,去擁抱這個奇妙的世界,盡我們所能去瞭解我們的人生價值。

2021年7月4日 星期日

從最近超夯的大谷翔平看到六度波羅蜜


今天課程來到了第三堂課,依然講到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一句話,這句話聽起來看似很簡單,但卻帶給我很多的想法與體悟。課程最開始,慧知法師用了部落小孩沒有科技的日常,如何來應付現在的線上教學,來提醒我們別用自己的想法來看待整個世界,就像希臘知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每一次的學習與實踐,都是在往彼岸的方向前進。

慧知法師之後用了一部影片來跟我們說明「般若在哪裡?怎麼見?」影片中的小男孩雖然在比賽的過程當中,坐了全場的冷板凳,但在他的內心世界,卻在全場的比賽當中,不論是協助茶水、觀察局勢、協助隊友等等行為,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且在影片當中,還有一點更讓我感動的事,不論自己上場與否,都要不斷地練習,讓自己做好準備。

這讓我想起了進軍大聯盟的日本二刀流大谷翔平,大谷翔平最近在美國大聯盟發光發熱,他厲害的不僅會投,也很會打,最近還成為第一位在明星賽前就有30發全壘打的亞洲選手,有人曾訪問過他從小怎麼精進自己,便出現下面這張九宮圖。當我在重新看這張圖時,便發現這不就是師父在課程告訴我們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當下讓我有一些想法與體悟。
圖片來自 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1145942


活在全部的現在從當下出發,聯結過去與未來

   慧知法師在課堂分享一句我好喜歡的話:「般若,就是揉合了理性(空)和感性(人間)的思維,理性是看懂,感性是知道怎麼做,就像是照見五蘊皆空(理性),不能停在「空」,要進一步度一切苦厄 (感性)。」這一段文字,讓我想到了瑞典的心理學家Lindval 所提出的時間延續性,時間可以從當下來審視過去,也視未來於當下。

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指當我們現在可能處在一種,對於未來有不確定的焦慮或生存壓力時,就跟運動員坐在冷板凳上或受傷等等類似狀況,可能是過去所造成的因,但現在想再多,其實都無法改變過去了,唯一只能專注於當下的念頭與行為。但它的想法也延續到未來,因為未來的成就,又是現在每一個當下的自己,所累積出來的果。所以我們面對於未來要有往後看的視野,但必須把所有的注意力聚焦在當下,保持最好的心態與行為,不需要東張西望,或對於過往非常自責,該學會是不斷修正與前進。

我覺得Lindval 所提出對於時間的六個觀念,就是一種般若智慧的表現

1. 生活在當下
——不瞻前顧後,不左顧右盼,不患得患失
2. 嚴肅的對待時間——謹慎、鄭重地思考時間對我們的價值並用好它
3. 反思自己的和其他人的時間視角——認識到自己和他人時間視角異同,換位思考
4. 制定實現目標的計劃——未來視角讓我們的行動更加有序
5. 視未來存在於當下——未來並非遙不可及,它就出現在即將到來的每分每秒
6. 對未來保持積極的態度——既然未來難以預測,那麼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它能讓我們在當下更有行動力


六度是唯一成功方法 ,就是六度波羅密多


當我在重新看這張圖時,發現這不也就是實踐六度波若波羅密多,首先對於自己的球技能力的提升,這一定就是不斷地實踐「精進」與「持戒」之道,該怎麼努力及訓練,對於飲食及身體狀況保持等等。但讓我更訝異的是,居然放上了「運氣」、 「人性」和「心理」。


這讓我提出一個疑問,為什麼「六度」是唯一成功及自在的方法?我想起了一個很有名的理論說到了「影響圈」與「關注圈」,這讓我體會到為什麼六度能夠幫助我們人生這麼大。


圖片取自經理人雜誌


我們人處在生命當中,分為「影響圈」與「關注圈」,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稱之為「影響圈」,,但我們人之所以有八苦,就是有一些我們可以關注但卻無法改變的,我們卻想要去改變,造成我們的不自在。所以我們能做的方法之一,就是擴大自己的影響圈,且縮小自己的關注圈。

所以當我們人開始學會「佈施」及「精進」,就是一種累積自己的能力與結善緣去讓自己有能力,去用善心來改變讓世界及自己更美好,並且用持戒來養成各種的好習慣。面對無法改變的「關注圈」,我們要學會「忍辱」及「禪定」去挑整自己的心,去接受世間萬物,有很多事情我們真的無法去決定,因為這就是一種因緣和合及世間真理。而當看懂這一切的觀念且實踐時,這就是佛法說的「般若智慧」。

就像運動員當坐冷板凳跟受傷時,該怎麼調整自己的狀況與心態;要成為一名成功的球員該要有什麼樣的精神與努力;需要臨門一腳的運氣時,平時該如何累積自身該有的每一個行為;在有名氣時要有什麼樣的心態與戒律,或是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去改變團隊或社會,這每一項不就是一種修行嗎?

「修行」就像是師父在課程告訴我們的,不僅用理性分析了自己應該要有的能力,進而設計出訓練的方式之外,還有用感知去看懂世間的因緣和合。知道當下的自己該如何調整當下的思考與言行,知道該怎麼往下一步去邁進。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

這讓我想到過去曾經因為喜歡教學,所以期盼自己有上台教學的機會,但等待多年一直苦無機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是錯誤,當時經歷一段心情很沈重的過去。但忽然在星雲大師《金剛經-成就的秘笈》書中,看到一段話,瞬間讓我解開疑惑。大師在文中說到:「成功的人要繼續努力,還未成功的人更要努力,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因緣還沒到啊,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目標就在前面,那怎麼還停下來呢?有時候只是時候未到,而不應該去否認自己的努力與能力,所以更要去累積因緣及人緣。

就在當下我知道自己應該要做什麼,不用著急得要等待因緣,也走出去舒適圈跟更多優秀的老師學習,果真當自己走出去時,才發現自己的不足,把重心都放在提升自己。再不斷學習中,真的就在一些機會中,保握因緣呈現最好的自己,就開始有好多的因緣陸續成就,實現自己的教學之路。

這段過去對自己的影響很大,我開始學會更正面從容的態度去面對挑戰,只需要專注在自己當下要做的事情與精進自己,不斷結各種善緣就好。因為因緣會有成就的時候,有時候沒有是因為有出現不同的道路,這些是我法控制的因緣和合,所以不需要慌張,因果其實來不會辜負我們的。

這段經驗讓我體會到師父所說的「般若」,就是在自我本性 (緣慮心)與般若自性(靈知心)間游走與對話,逐漸讓二人回歸一人,找回自性。當我們體悟到的時候,我們真的能更從容地去面對萬事萬物,且實踐於生活當中,當自己的心不再無所適從。



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

主管,我到底該怎麼做 -《麻煩主管,請不要再找我碴》

 

春秋戰國時期,當時魏國的國君魏文侯剛剛過世,魏武侯繼位。那時候魏國國家總理的位子出現空缺,當時魏文侯時期,培養了一堆能臣乾將,但最後總理的位置,卻給了一個前所未見的人物:田文。

所以當時呼聲最高的吳起就非常的不悅,跑去請教田文幾件事:
吳起問到:「統帥三軍,讓士兵敢打敢拼,讓外國不敢入侵,這方面是您厲害呢,還是我更厲害呢?

田文坦率回答:「我比不上您。」

吳起又問:「治理百官,安定魏國百姓,充實國家儲備,這是您厲害還是我更厲害呢?」

田文依舊坦率回答:「我比不上您。」

吳起又問:「鎮守河西,讓秦國不敢東進,讓三晉的其他兩國稱我們為大哥,是您厲害還是我更厲害呢?

田文還是那句話:「我比不上您。」


吳起又問:「鎮守河西,讓秦國不敢東進,讓韓國和趙國拿我們魏國當大哥,這方面到底是您更厲害呢,還是我更厲害呢?」


田文還是那句話:「我比不上您。」


吳起覺得田文不論是在軍政、民政、財政、外交之種種國家大事,樣樣不如自己,所以吳起很不服氣,繼續問田文說:「您既然樣樣都不如我,憑什麼是您做了總理,而不是我呢?」


大家可能會覺得田文應該會被吳起弄的惱羞成怒,卻沒有想到田文竟然好整以暇,反問吳起:「現在剛繼任國君太小,容易被各國欺負,大臣們心思活絡,老百姓對新政府缺乏信任。這種特殊時期,您覺得,國家總理的位子,是您合適呢,還是給我更合適呢?」


吳起沈默了好半天,終於接受了現實。


在新任國君太小剛上任時期,其實國家最重要是要先求穩定,再求發展。如果馬上在國政人事上大刀闊斧,就很容易引發崩盤。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像吳起這種優秀且進取的人,一旦上位為了想要證明自己,一定會採取一堆新政,可能導致人心惶惶,把國家不穩定的局面變得更不穩定。

且人們對吳起還會有一種擔憂,生怕他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狠角色,一有機會就會篡位。
所以這時候求穩定,而非發展時期,反而要找有老成持重、德高望重的人來鎮住場面,資歷反而會比能力更重要。

這個故事讓我們想起了職場的狀況,有時候在收到主管考績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明明我比他厲害且更有貢獻,為什麼他的考績比我好,為什麼是他升上了主管這個位置?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在2021年3月剛上市的新書《麻煩主管,請不要再找我碴》,裡頭有一篇文章是談到如何面對「考績」,考績要提高不是一口氣拼命不斷的往前衝,你得先搞清楚主管評分的模式再對症下藥。

書中指出主管在裁定考績時的依據有四種類型:

1. 公平型:這類型主管打考核計分、權重比例完全參照公司的標準制度,平時就會把我們的表現記錄起來,年終時就一條條拿出來進行評分。所以當我們有這類主管時,得清楚知道計分板裡有哪些項目,也可以直接請主管建議,就知到有哪一些具體的行動可以做。

2. 權重型:這類型主管在乎的是實質貢獻而非達成與否,他會從成本、效益、時間…等來做衡量,所以不是多就好,而是知道權重。所以遇到這類型的主管是,得要注意到公司或部分的策略,來依照比例來規劃投入時間和心力。也因為這類主管比較少會主動關懷,所以我們得三不五時來一下跟他高調談論,工作進度和策略思維,讓他對你有好的印象。

3. 感覺型:這類型主管看起來像是憑藉感覺在打考績,看似沒有標準但其實還是有一些原則,像是他們是在工作上比較會抓大放小,不太在乎細節,所以大好大壞的工作表現就是他打考績時的依據。所以我們得要製造一、二個優異絕佳的工作成果外,準備打考績前一個月的工作表現、團隊合作、出缺勤也都會停留在他的記憶中並作為依據。

4. 好好型:這類型主管平時常贏得部屬的心,所以打考績時為了不得罪任何人,就顯得稍佳軟弱,且可能為了團隊中和諧氛圍,可能還會有輪流吃糖的模式來進行考績評分。所以凡事皆以團隊為重的他,我們得要讓自己在團隊中主動給予其他同事工作上的協助,這樣他會為了團隊,而無法給我們太差的考績。

與其把時間和心力放在抱怨、計較主管的不公、或看不慣的地方上,倒不如嘗試摸索找出主管的好球帶,投出好球取得好成績,不是更實在嗎?


看完本篇摘要之後,是不是有一個大概知道的方向與行動方法,讓我們來實踐。這就是我想要推薦給大家的一本新書《麻煩主管,請不要再找我碴》,裡頭一共有27篇像這樣的文章,都是我們最害怕及不擅長與主管溝通的問題,譬如報告一直被改怎麼辦又或是怎麼把想法說給主管聽,且不僅僅只是告訴你原則是什麼,還有實際操作的口訣與實作方法,讓我們更有方向與主管建立一個好的關係。


這本書的作者是莊舒涵(卡姊),她是企業指定頻率最高的溝通力Colors知名講師,我曾經上過卡姊的課程,也是我覺得上溝通力Colors(一種觀察人特性的方法)講的最棒的老師,當學會了這套方法後,對於我自已的溝通能力受益良多。

而其實卡姊也是我的好友,所以當她告訴我,她的新書即將上市的時候,但想要把重點整理出來,可是自己抓不出時間時,我便自告奮勇的幫忙整理資料,既使當時我還有兩週,我自己的書就要交稿了,原因就是我知道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幫助很大,因此我便做出如上方這樣的小卡圖片,把該當節的內容整理出來。

這個卡片當然除了我看完該篇文章後,把重點整理出來之外,對我自己還有兩個用途,第一在看完該文章後,把書闔上看看自己能不能看著這張圖說出來之外,也可以把小卡印出來後,放在辦公室旁邊,如果有遇到這個狀況時,看一下卡片,想一想該如何應對,我想靈活運用就是這本書給我們自己最大的價值。

這一份卡片一共有17張,如果你有興趣的話
,索取圖卡連結在這:





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當找到了自己天賦,就知道人生方向了嗎


「小書」這個名字,就給人喜歡閱讀的感覺,她從小就被算命師說擁有「命帶文昌」的命格,所以從小功課很好,獎狀名次都名列前茅,也因此被賦予期待進入了北一女就讀,甚至有親戚還開心的在街上辦桌起來,在大家的期盼之下,自己也相信好像真的有這樣的命格。

 

但在高手環繞之下,文昌君似乎無法兼顧所有的人,小書努力用功但名次卻差強人意,當下的她開始質疑,自己是否真的「命帶文昌」,也開始回想著自己到底是誰 ? 好像過往過的生活,都不是自己,好像都被「命帶文昌」這個期許所活的。這樣的質疑一直存在心中,也把自己的信心給丟了。卻沒有想到,幾次因為熱心協助班級及社團的過程當中,感覺到自信與滿足,就這樣找到自己喜歡熱愛的事情,現在的自己喜歡用自己的專業幫助更多的人。


「小欣」從小就是一個運動高手,不僅僅在運動班就讀,又代表國家出國比賽,在班上也是班長,成績也非常好,擁有一個令人很稱羨的學生生活,所以應該注定擁有一個很棒的未來。現在在工作中,有一個很好的公司及工作,但因為為人誠實說話,所以目前被上司冷凍起來,對於工作也沒有什麼樣的熱忱,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但就在一次次登山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於將孩子帶到山裡頭學習感到開心且快樂,於是重新對於人生有了新的信心與希望,雖然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子,但開始有勇氣來去找尋真正的自己。

 

我們總是以為,只要越早發現自己的天賦之後,找到一個適合的工作發揮,就是最好的人生方向,然而真的是這樣嗎?肯.羅賓森說過:「你的起點無法決定你的終點,人生可以有很多的面貌,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演化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從不斷認識自己與建立關係的過程中,去自製自己的精彩人生。



天賦不是我們唯一方向

 

所以我們要先知道,其實我們的發展可以有五個面向開始發展

 

第一個是興趣:譬如你喜歡音樂、運動、烹飪等等,這些可能是從你平時喜歡有興趣的事情,藉由學習不斷精進。

 

第二個是專業能力: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科目又或藉由後天所習得的技能,又是透過有意識地訓練,內化成自己的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維、人際交往能力或管理能力等等。

 

第三個是天赋:包含能力、價值觀、性格特質等等。譬如你天生對人很敏感,在從事服務類工作時,就比那些對人不敏感的人人要容易掌握,天賦可能較無法改變,有時也難意識到自己的天賦是什麼。

 

第四個是出身:可能上一代所給予你的,有那樣的環境及能力發展,當然就比別人更有機會拓展事業。

 

第五個是機會:剛好在那個時代之下,所產生的一種機會,當你抓到了就有前景了,被無數創業者奉為經典的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

 

所以並不是非得找到天賦,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



發展四步驟

 

所以可以利用這五個面向,來進行發展,可以怎麼做呢 ?可以用 「多方發掘 用心嘗試 努力投入 抓住機會」四個步驟來做:

 

第一步: 多方發掘

 

先用心觀察自己的興趣或專業能力,有沒有能夠發展的地方,多試著常常給自己體驗嘗試的機會,不管自己是否擅長。

 

第二步:用心嘗試

 

當自己發現有這樣的興趣或能力之後,要找小地方來進行探索嘗試,去尋找機會或創建低成本平台嘗試,絕對不要想收穫有多少,是試著從中間確認是否是自己排斥,又或是發現喜歡或擅長那個部分,且藉此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三步:努力投入

 

當投入一陣子之後,確認自己的興趣或優勢之後,再開始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而不是天賦,競爭力是需要跟別人PK 的,而不只是自己擅長的,要創造優勢,並從中認識一些人脈,找尋機會。

 

第四步:抓住機會

 

當有能力跟興趣之後,接下需要有機會與幸運,所以人脈連結非常的重要,找到導師或善知識,多觀察有機會時,就要抓住,而先不用考慮太多,因為有可能機會一去不復返。

 

雖然知道這四個步驟,但還是要提醒大家,達到夢想或目標是需要「能力」、「努力」及「幸運」,三者缺一不可,但走法卻完全沒有固定,不知道那一個先來那一個後到。

 

所以人生的許多時刻,都需要一點從容,優秀的我們得要相信除了能力還要有因緣機會。慢慢來,不要著急,每一刻都在創造出下一刻,你想要的一切,從來虛左以待,終將如期而至。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職場煉金術


職場能力發展


個人


自我管理



成長思維

改變的勇氣  (2015.11.8)

職涯規劃




團隊


職場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