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邀請大家做一個心理測驗,這個是韓網瘋傳心理測驗,如何從手機充電習慣就能看出你的個性和愛情觀!(出處 Girls Talk : https://www.girlstalk.cc/article/72957)
Q:你平常使用手機的充電習慣是什麼呢?
A. 100%一直充電
B. 80%左右就會充電
C. 50%左右就會充電
D. 20%左右就會充電
E. 快要沒電才會充電
A. 100%一直充電
B. 80%左右就會充電
C. 50%左右就會充電
D. 20%左右就會充電
E. 快要沒電才會充電
選好就可以繼續往下看解答囉!
A. 100%一直充電
在感情裡你是一個非常願意為愛付出的人,同時你也擁有同理心能很會體諒別人。在愛情關係裡你是一個非常體貼的情人,樂於跟身邊的人分享幸福,同時也給另一半滿滿的愛。你也是一個非常注重生活品質的人,經常留意身邊的人事物,發掘生活中的小確幸!
在感情裡你是一個非常願意為愛付出的人,同時你也擁有同理心能很會體諒別人。在愛情關係裡你是一個非常體貼的情人,樂於跟身邊的人分享幸福,同時也給另一半滿滿的愛。你也是一個非常注重生活品質的人,經常留意身邊的人事物,發掘生活中的小確幸!
B 80%左右就會充電
一段戀愛關係裡,你最重視的是感覺和與對方的共同興趣,你的思想成熟但心思單純,比較適合找一個穩定踏實、能夠給你安全感的另一半。你的性格內、外有蠻大的反差,不容易讓人看透;在工作上你用有良好的領導能力和直覺,是大家工作上不可或缺的好夥伴。
C 50%左右就會充電
你是一個非常容易投入感情的人,會不顧一切為愛人付出所有。在性格方面,你的思想非常豐富,擁有很多不同面向和性格,而且非常懂的隱藏自己,只會在適合的時機展露身手,在別人眼中是個擁有神秘吸引力的人,同時你也是個個性直率、隨和而且重情重義的人。
D 20%左右就會充電
戀愛中的你有點笨拙,總是喜歡逞強,比較適合一個可靠有肩膀的另一半。在個性上,你是朋友們傾訴的對象,善且人意而且總是能看出別人內心的想法,在很多情況下你都能展現自我,並且幫助到別人!
E 快要沒電才會充電
在感情中你非常注重對方的感受,擁有個人才華魅力的人總是能夠吸引你的注意。在個性上面你似乎擁有雙重人格,經常容易忽冷忽熱,讓人捉摸不定很難猜透你的想法。工作上因為你擁有對事物的專注和執著,在工作上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
你有覺得超神準嗎?不論是在網路或是報章雜誌上,你一定玩過號稱「神準」的心理測驗,每個都能一針見血說 破你的性格,讓你忍不住大讚:「好準!我就是這樣!」,除了看完你剛剛選擇完的選項答案後,想邀請你也去看其他的描述,會不會也會讓你感覺都有點像自己呢?但如果告訴你,這個測驗的題目都是亂編的呢?
認識巴納姆效應
其實在心理學上有名又好玩的現象稱之為「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又稱之為「巴南效應」、「佛瑞效應(Forer effect)」,是一種「人們會對於他們認為是為自己量身訂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給予高度準確評價」的心理現象。適用於「巴納姆效應」的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又很普遍,以致能夠放諸四海皆準,讓許多人對號入座。
這個起源於1948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福勒(Bertram Forer)的一項實驗,他當時經常使用心理測驗來評估別人,但到底被測試的人是怎麼看待測驗的結果呢?
因此他設計了一個實驗,福勒告訴受試者,他們將進行一項人格測驗,測驗完成後可以拿到一份「獨特簡短」的人格描述,受試者被要求就測驗結果與本身特質的契合度進行評分,0分最低,5分最高。實驗結果出爐,針對這個專屬的特質描述,受試者們的平均評分為4.26的高分。但其實真相是,這些學生受試者所得到的「個人分析」,其實都一樣。
那你覺得為什麼佛瑞可以這麼準呢?其實他是從從星座與人格關係的描述中蒐集出這些語句。你若仔細看一看,大部分的描述其實是適用於任何人。我隨便列出了幾項讓大家看一看,讓你覺得自己是否也符合:
1. 你需要受到他人喜愛與欽佩。
2. 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
3. 你擁有很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潛能但還沒發揮出來。
4. 雖然你的人格有些缺陷,但大體而言你都有辦法彌補。
5. 儘管外表看似強硬、嚴格自律,但其實內心感到不安與焦慮。
6. 你有時候會懷疑自己做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
7. 你喜歡生活有某些程度的變化,不喜歡被限制住。
8. 你認為在別人面前過於坦率的顯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9. 有時你外向、親和、喜好社交,但有時則內向、謹慎而且沉默。
(這些句子是不是似曾相識?)
我們可以試想,世界上的人百百種,但為什麼心理測驗或星座分析,用短短幾個選項或描述,卻能套用在這麼多人的身上,並讓人信服呢?福勒發現,如果一個心理測驗所呈現的結果,號稱是個人專屬的,而且採用 十分模糊的描述,就特別容易被受測者相信,認為這個測驗「神準」。
只要在陳述時若能運用比較含糊、普遍的描述,就能廣泛地使人們認為,這和自身的情況十分貼切,就像是在說自己一樣,接著就對號入座了,這就是所謂的巴納姆效應。
其實當初這個是福勒教授的實驗,但後來 1956 年時,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米爾(Paul Meehl)以一位著名的馬戲團團長巴納姆為這個現象命名。他是一位美國最受歡迎的馬戲團主,最擅長用一些騙人話術構成的騙局來娛樂觀眾。他曾分析自己的演出之所以很受大眾歡迎,是由於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他說在自己的表演當中,「每一分鐘都有一個傻瓜誕生」。因此這個現象比較廣為人知的名稱叫做「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
為什麼「巴納姆效應」對我們是具有吸引力的? 所以什麽叫做心理測驗 ? 為什麼大家喜歡做心理測驗呢 ?
具有吸引力的巴納姆效應
為什會讓「巴納姆效應」的原因感覺有幾個原因
一. 主觀驗證
其實我們每個人比較傾向於相信「專屬於自己」的訊息,若我們一開始就先入為主,認為得到的心理測驗報告是專屬於自己的,都是與自己有關聯的,那麼就 會比較容易注意到報告中,與自己可能只有部分符合的描述,而比較忽略其他其實不像自己的描述。
二. 自利偏誤
其實「巴納姆效應」也不全然都是,如果測驗的結果是偏向於負面,例如自私、沉悶等等,就不太會出現巴南效應,因為我們偏向於希望能從別人或外界得到自己是正面的、成功的訊息, 心理學家稱為「自利偏誤」。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占星術、算命師能夠成功贏得我們的信任,要說一些模稜兩可、正面的話,該要注意的事情,我們的大腦就會自動透過「主觀驗證」及「自利偏誤」,將這些話與自己實際的個性與生活經驗兜起來,並且產生這些話很準的感覺,尤其是對於那些本來就相信星座、占 卜或是算命的人來說,更特別明顯。
三. 自我認同與歸屬感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迷失自我,會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會想找到一個好的方式,渴望藉助某種管道來尋求答案,這種情況就稱為自我認同危機。自我認同即確認自已的身份和定位自我的歸屬,簡而言之,就是找尋你是誰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因此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需耗費非常漫長的時間來確認,時間成本很高。現今社會講求便捷的時代,我們都希望能在短時間內就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因此容易取得題目簡單,又只需花兩三分鐘即能解答內心疑問的趣味心理測驗,成為人們尋求自我認同與自我安慰的一種有效方式。
心理測驗的吸引力
但心理測驗都是如此嗎?其實像這些在網路上泛濫流傳、標榜檢測一切關於你身邊事物的心理測驗,絕大多數沒有相關來源和根據,而這些測驗嚴格來說應該名為「趣味心理測驗」或是「趣味心理遊戲」。
真正的心理測驗定義為「採用一套標準的刺激,有系統地對個人的特質做客觀的測量」。簡單來說,心理測驗就像是一項測量工具,用來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所以一個真正的心理測驗,是需具備信度與效度。信度即你反覆做此測驗,是不是都可以得到相似的結果;效度則為你做此測驗,是否真的能測量出你所要測的東西。因此要產出一個心理測驗需進行大量的驗證與測試,耗費大批的時間與精力,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大量產出。
那為什麼我們看到有人分享心理測驗會想做了,覺得有幾個原因:
1. 「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是指人們常常受到多數人的影響,沒有多加思考,就跟隨著大眾的思想或行為做決定。
2. 渴望被注意:
人們都渴望自己被注意到,如果在測驗中,會給人有種就有種「原來有人對我的想法有興趣」的感覺,讓人們自我感覺良好,也若有相異同之處,也容易被人注意到。
3. 與別人打開話題
心理測驗總會透露一些人的心理狀態,或揭示性格特質。心理測驗能夠成為人和人之間彼此了解的橋樑。例如當與伴侶意見不合時,能多點思考是否天生性格所致,好讓雙方能展開對話,嘗試互相理解。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上充斥著數不清的測試,寫著幫助人們分析自己或滿足對認同的需要,但其實很多都是造假的。如果我們真的遇到不知道該怎麼辦,或遇到的困難,又或是真正的想要了解與認識自己,可尋求正規的心理測驗,並請專業人士替你講解。對於趣味心理測驗,抱持著娛樂的心態為佳就可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