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久之前,曾經在網路上討論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博愛座上看到坐在上面的是年輕人你會怎麼想,他就是沒禮貌,現在的年輕人就是不敬老尊賢,好多的念頭跑出來,但這些都是真的嗎?會不會他其實是不舒服,只是你沒有看出來.
其實在我們身上有好多應該的念頭,你應該怎麼樣對我,我已經這樣了,你不應該如此等等,但有時候你選擇說或不說,不論你用哪一種方式,這些念頭無形之間其實影響我們很多,讓我們不開心,可能還會在意很久,因此我們該如何改變呢?
這本書在說什麼
《轉念的力量》的作者是賴佩霞女士,她曾經當過歌手、演員和主持人,但在經歷婚變之後,領悟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決定命運的關鍵,所以開始去學習很多的心靈課程,投入修煉身心靈的領域,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心靈導師,而「轉念」是她到美國,向導師拜倫.凱蒂所學習的一套方式,對她獲益良多,所以才有這本書的產生及推廣課程。
拜倫.凱蒂曾經受十餘年的憂鬱症所苦,從沮喪、憤怒、絕望,最後陷入自殺傾向。但1986年的某天清晨,她突然明澈地清醒過來,了知自己的痛苦是「如何」結束的,從此她開始活在了悟的自由中,因此她整理了這些方法,進而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讓大家都能藉由這個「轉念作業」(The Work) – 這個方式,找回每個人內在原有的自由。
為什麼我們需要轉念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其實很多人就想要學習轉念,但其實我們應該思考一下,什麼樣的念頭需要轉 ?我喜歡作者所說的:「凡事傷害我們,帶給我們痛苦的念頭,任何一個傷害自己的念頭,都值得被參破,都值得轉。」
每一個負面情緒其實都是,不斷地在傷害著我們,當我們產生負面情緒時,我們通常的處理方式,不是怪罪他人,責備他人活該 ; 要不就是怪罪自己,苛責自己的無能。
但其實我們第一步應該要做的事,是去分辨念頭vs 事實,只有當我們看清楚念頭本質的虛幻與無意義時,內在的清明自然會讓那些損人不利己的念頭,才會回到它該去的地方,也就是佛教所謂的「空無」,因此所有的負面念頭都值得一一參破。負面情緒帶給我的智慧與契機,讓我們有機會讓心胸更寬大。
第二個為什麼我們需要轉念的原因是信念控制生命,其實我們的世界是從慣性思維 和不假思索的答案所造就出來的,這些信念長久以來會讓我們深信不疑(我執),像是一種濾鏡,利用濾鏡所編織出來的偽世界,讓我們以為生命都是如此,會侷限了我們的思維世界。
這個讓我想起了《華燈初上》的由楊謹華飾演的蘇慶儀蘇媽媽,在戲中當蘇慶儀不想要有這個肚子里的小孩時,由林心如飾演的羅雨儂二話不說就當了這個小孩的親身媽媽,當自己的小孩照顧,有這麼好的閨蜜,怎麼蘇慶儀還這麼恨她。因為蘇慶儀認為這就是一種施捨,一種可憐自己而做的行為。因為從高中時期,她就覺得羅雨儂照顧她,就是一種施捨,導致長大之後,什麼事情看起來都像,所以她永遠都活在這個念頭之下,無法跳脫出去。
我們不可能對世界或別人沒有任何意見,但要學會如何善待自己
轉念的基本觀念
不知道你會不會覺得「轉念」就是要我們「放下」,叫我們不要管,書中其實一直說到轉念不是放下,而是幫助我們探究真相,是要看清楚我們的憤怒、困惑、焦慮或害怕等等,阻礙我們自在情緒背後的真相,不要成為被負面念頭綁架的「受害者」,而是轉化念頭的「自由者」。
作者用一個佛教用語「參話頭」來說明何謂「轉念」。所謂「話」指的是語言,而「頭」是指根源,所以就是一種說這句話的源頭,也就是一種對生命問題的追根究底。
「參話頭」就是從疑惑開始,因為當事情發生時,我們的念頭不斷地冒出一堆想法,無法平靜下來,所以藉由對話與探索,進而觀察念頭的根源,是誰在起念頭?為何是這些念頭?等等提問,來跳出當下混亂的思緒,去看清楚念頭的起落,進而從第三方去觀察,進而不被念頭左右,從解惑的過程當中.去如實觀照我們的念頭。
用更簡單的話語,就是利用不要急著相信自己的念頭,透過一些問題去看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後,才最出明智的選擇與行動。轉念讓我們放下卻不止於放下,有著完整的邏輯與具體執行的步驟,是一種當頭棒喝的頓悟,而不是不理他。
所以作者對於轉念的定義是:「轉念的本意不是要我們把頭撇開,漠視過往曾經發生的事件,而是提供一個明確的方法,幫助我們看清阻礙內心釋懷的主因,藉此找到面對現實的力量。」
放下那些困擾你的「應該」,才能對未來感到「期待」
轉念的五個步驟
作者在書中提出的轉念方法是利用四道提問及提出反轉共五個步驟來進行,前面就是藉由四個提問來切斷你的自然想法,讓你思考你的以爲是念頭還是事實:
問題1 : 真的嗎?
問題2 : 我能確定這是真的嗎?
問題3 : 有這個念頭時,我如何反應
問題4 : 沒有這個念頭時,我是怎麼樣的人
反轉思考 : 找到反例
以下我也用《華燈初上》的一幕來說明。原本羅雨儂與江瀚是一對情人,而後江瀚跟羅雨儂說不愛她了,而後跑去勾搭羅雨儂的摯友蘇慶儀,但蘇慶儀因為怕被羅雨儂誤會,所以不跟她說。但後來被人設計之下,蘇慶儀與江翰在一起的照片,寄給了羅雨儂,當羅雨儂看到之後大怒,跑去狂罵了蘇慶儀,認為不是因為江瀚不喜歡她,而是蘇慶儀搶了江瀚,兩個人也因爲這個原因,開始後續互鬥的狀況。那如果羅雨儂當初學會了這個轉念的方法,他該怎麼運用呢?
提問一:真的嗎?
這個提問目的就是為 按下暫停鍵 ,不再任由情緒膨脹,也希望能夠跳出慣性的思考模式,開始跟自己的內心對話。
「真的是蘇慶儀搶了江瀚」「當然,都有照片了」?羅雨儂不斷地問著自己,雖然這個時候還是很氣憤,但是最少開始了與自我的對話
提問二:我能夠確定這是真的嗎?
這個提問目的就是幫自己重新錨定,幫自己釐清真相 ,再次檢視一下這是念頭還是事實,這之間的差距在那裡?讓自己在「念頭」和「事實」之間騰出一些空間,保留給「成長」的可能性。
真的是蘇慶儀搶了江瀚嗎?這張照片可以證明蘇慶儀搶了江瀚?我有任何證實的事情嗎?有任何證據嗎?一定是蘇慶儀搶江瀚嗎?
這個時候,羅雨儂會開始會感到沒有那麼確定,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的想法了
提問三:有這個念頭時,我如何反應?
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我們看見,不悅的念頭是如何影響我們自己,不僅影響我們我們的抉擇判斷,也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們要先讓自己看見這個無意識的念頭,是如何造成我們的身心負面影響。
第二的是讓我們自己知道,當別人不懂的好好說話時,我們更需要懂得轉念,因為有時候是別人一句負面語言,不小心我們就全攬上了,但那是別人,我無法改變的。又或是像是主管謾罵下屬的部分,也是最不明智的,因為我們期望的是讓他們進步,但這樣的態度不但無法讓下屬進步,還會讓關係更不好。所以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能夠好好說話,與人為善,其實也是溫暖自己。
羅雨儂開始意識到,當我一直出現這個想法時,我只會一直對他們兩個生氣,但其實我已經無法阻止這件事情,但這件事情會讓我去質疑蘇慶儀,而我也可能會動手,我們倆個的關係一定會糟,然後在公司裡我們無法工作,兒子也面對我們兩個的爭吵不知道該怎麼辦來面對,吵架誰贏誰輸那又如何。當思考完之後,羅雨儂可能也在想,如果不用正面的衝突,還有什麼樣的方法。
提問四:沒有這個念頭時,我是什麼樣的人?
這個目的是要把停滯能量解開,回歸輕鬆自在的狀態,其實要放掉習以為常的念頭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當念頭愈大,愈難想像「沒有念頭」的心情。譬如書中提到有些人在電影院不小心大聲講話,我們非常的生氣,但如果我們沒有告之會越來越氣,但有時我們小聲地提醒他一下,你會發現他們可能真的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影響到他人,你也不需要這麼氣了。靠著一點一點的探索和移動,駕馭自己的心智成長。
羅雨儂思考著,有沒有可能蘇慶儀是在他們倆分手之後才再一起的,有沒有可能她以為是我先說分手後,有沒有可能其實如果當初我喜歡江瀚時,其實蘇慶儀早就跟他再一起了。其實事實的真相是當初蘇慶儀比羅雨儂更早喜歡江翰,其實當我們沒有這個念頭,會不會其實有很多更多的可能,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又或是別人的無心之作。
提問五 : 反轉,並找到三個實例
這個步驟是希望自己能把思緒集中在有意義的地方,帶來新的領悟與自由;也把批判和對抗的心力反轉回自己可以掌控的事物上,開啟轉變的契機,重點不是別人應不應該做什麼,而是我如何安頓自己的內心,所以我們可以把很多的「應該」轉換 「其實我可以」
蘇慶儀可以跟江翰在一起,因為我們已經分手了
江翰已經沒有跟我在一起了,我其實可以找到更好的人
我其實真的不需要跟一個跟我沒有關係的人,因為他而影響我的心情
不再受毫無益處的念頭折騰,不再被層層堆疊的負面情緒綁架
實際的感受
不知道你對這個方法有什麼樣的看法,對於作者來說,他覺得第一個問題最難也最關鍵,因為我們幾乎不會質疑自己的想法與念頭,我們怎麼可能會有問題?當問了這個問題?其實你機會直接就想回答,當然是真的?但其實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很多的執念其實都是假的。
對於作者來說學過轉念最大的斬獲是,當情緒上來時,選擇不做情緒反應,先找到腦子裡的關鍵聲音,等念頭轉好,腦袋清楚 心情平復後,沒嫌隙時再開口,不論是什麼樣的回應都行。不僅僅提升了自己的醒覺能力,也改善了與世界的關係。
我很推薦這本書給大家,因為書中除了講這些方法外,其實還有很多很生活當中的例子,都會讓大家很有感覺。雖然說是轉念,但我覺得其實是一種選擇,選擇自己如何去思考與面對,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等等。
就像作者說的我們因轉念而擁有選擇,因為選擇而心靈自由,因為自由而感到幸福,而轉念只是方法,幸福才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