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魷魚遊戲》可以成為修行道場嗎

本週來到第二堂課中,慧中法師提到關於「百法」的部分,關於百法我們可以如何學習,因此就聽了滿紀法師的《大乘百法明門論》的十門課。不聽則以,一聽真的就會上癮,在裡頭是一部非常豐富的人類心理學,把我們的心與境之間的關係說的很透徹,我們為何會這樣想的方式,對於善或惡的念頭,是因為什麼樣的境界,對我們的影響與決定,都很清楚的說明。


但我們可能會想,為什麼要知道這一些,不是只要修好每一個當下自己的心就好了嗎?就如同唯識所說的唯有當下這一念,我覺得是但也不是。是的原因「心」是造業的主體、根本,就是分別及認識的根本,故佛法說到:「識者心也,由心集起綵畫,為主之根本,故唯心有分別了達之根本,故論稱唯識。」 

但也因為我們沒有這麼厲害的能力,對於心可能不了解,也有可以根本察覺不出來,所以我們可以反過來從境中,去思考這個境對我的影響,讓我的心變成什麼,而反過來修我自己這顆心,這也就是「轉識成智」。所以唯識就是智、識、境三者之間關係的修行,不要讓自己被境所困住,而是從識中修行自己,讓自己依照智慧來行事。 

因此唯識中有兩本書來告訴我們如何修行,從《八識規矩頌》來知道自己的心運作方式,進而檢討自己的心,又或是從《大乘百法明門論》來看到自己所運到的境候,再轉過來修自己的心。因此唯識花了很多時間對於心與境之間的研究,才能夠讓自己看到進而對的選擇,成為一個自己真正想要成為的人。

摘錄自慧中法師上課簡報


認識大乘百法明門論 

有人會說修行那可以把自己關在深山裡頭,利用禪定來讓自己心定下來就好,但其實那有一點像是一個杯子裡有雜質,但你不動時雜質會沈澱在下面,那杯子雖然看起來乾淨,但其實只在因為在杯底,雜質依然沒有清除。

因此要去除的方法,可以用筷子去攪動杯子裡面的水,讓雜質出現之後,看清楚再把它撈起來除掉,這才是真正讓杯子乾淨的方式。而筷子其實就是大乘所說的,萬種人、事、緣及境,當我們遇到了不同的人事物碰撞當中,來反觀自己內心有那些習氣、煩惱、執著,進而知道自己那些好的優點缺點需要修改或持續,進而利用外觀諸緣來永斷煩惱。

這就像是影劇《魷魚遊戲》中,你以為自己是一個顧好兄弟之情的人,但當兩個人當中只能存活一人時,任何欺騙陷害的心就湧現,不擇手段讓自己活下,而看到自己的內心。又或是一個以爲自己是一無事處,生活沒有意義的人,但當朋友有難時,卻像一個菩薩一樣,犧牲自己成全他人讓別人存活。

所以利用外境來看自己的真實的內心進而修行,便是唯識當中利用「境」來讓自己修行的方法。但是你想想這個外境可能有千萬種之多,數也數不完,所以古代的高僧大德,便從自己所領悟歸納中,去找出一百個我們最常遇到的狀況,也就是百法,這便是《大乘百法明門論》的基本道義 

因此這個部分,並不是先有理之後才有事,而是先有了事才整理成理,就像是從經驗中進行學習修改。但也不是說就是這百種方式,因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就是提醒我們,歸納出來只是方便我們學習,更重要的是將虛妄的心識,轉為如實的智慧,以泯除二執,達到真如無為的境界。 



《魷魚遊戲》能成為修行道場嗎?

最近《魷魚遊戲》非常的火紅,常在想為什麼像這一類的生存遊戲總是非常的熱門,或許原因就是從反面的遊戲設計來,激化人性對立,突顯出社會現象,如果是一部不斷告訴你要善良做好事的戲劇,反而是減少話題性,較無法被人關注或炒作。 

戲劇對人的影響一直有一種投射心理,也就是藉由劇情或是角色,來反映了人們在現實生活的壓抑和憋屈,對於世間的不滿足或是抱怨,因為自己無法改變,所以便渴望在戲劇當中被滿足。 

而《魷魚遊戲》其實也像把主辦方看成是一個社會巨獸,把每一個遊戲想成是人生中的一道道關卡,把參賽者看成人生遇到的各種類型隊友,來隱喻出工作或是生命中許許多多我們無法改變的事件,又或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情,但這樣的環境可以改變我們,成為一個修行的道場嗎?

從《大乘百法明門論》當中來看,我們可以從每一個思考來,來觀察自己的想法,進而來找到自己的改善提升自己。除了這本書之外,其實在心理學家阿德勒《瞭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當中,提出了個體心理學的書籍,也是提出相同的觀點。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訴求分為表面和根本的訴求,表面的訴求只是停留在對於行為的簡單解釋,但行爲背後的根本訴求才是所謂的人性,就像是《魷魚遊戲》的韓美女一樣,她看似到處展現出很多想找人愛或依靠的行為,用利益價值來評斷他人,但其實內心是滿滿的孤寂,想要滿足害怕。

阿德勒認為人成長過程中透過感知、回憶、感受和思考,群居生活法則的約束和個人價值實現的渴望,相應形成了性格和情感的特徵,主導了個體行為,所以性格並不是天生的。這也就是人性很複雜且會不斷地改變,是因為這是人自己的價值觀在對自己、家庭、社會交織的關係事件中的各種反應。 

我們對於曾經發生過的事情,造成結論或學習觀點,再影響到自己的價值觀,進而影響到自己下一次的行為,所以每個人的人性其實是個體成長的學習和實踐的動態演化。因此我們可以藉由觀察別人的行為習慣當中,來看見自己的習氣,進而對己做一些可以的改變行為來提升自己。 

這也就是佛教裡常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人世間萬事萬緣萬境其實處處都是我們可以修行的道場 。所以下一次,想利用《魷魚遊戲》的事件,來寫出一些《大乘百法明門論》的心所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