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慧知法師結束了十二堂,二十四小時的一系列心經課,歷時了兩個多月,讓我有機會能初步認識我們平時朗朗上口的心經,其實在學習這麼多課程,體悟到要好好初步認識一個概念或學問,其實是需要一段長時間,而非一個兩小時或七小時可以學習到,因為不僅只是聽到知識而已,更要有感想啟發及體悟的過程,更不用說實踐。當課程結束後,才真正的開始而已。面對最後一次的心得,想要有一個不同的內容,來幫助自己進行一個總整理,題目就是「如果《小王子》遇到《心經》,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
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嗎
記得《小王子》作者聖修伯里在書中一開頭寫到,在小的時候熱愛創作,曾畫了兩幅蟒蛇吞食大象的作品,並渴望得到大人的欣賞,誰知道大人居然跟他說放下這個嗜好,還是把興趣放在「有用的」的科目上,於是作者就放棄了美好的畫家生涯。這段經歷不僅改變了作者的人生且帶給他很大的影響,甚至他也利用這個方式來評斷,當別人無法看懂他的內心時,就跟他分享政治、高爾夫球等一般「世俗的」興趣。
為什麼大人常常不鼓勵小孩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其實有時候大人會那樣做,是出於善意,認為這CP值不高,就是錢賺不多或是很辛苦,但對小孩來說,其實追求夢寐以求夢想的過程,就是一種快樂生活動力 體驗學習的機會,及自我肯定的基石。就像我們看到小朋友打棒球,不論勝敗如何,那個天真無邪努力向上的臉龐,是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
但追求夢想的過程本來就是一段考驗,不論大人是否支持,在這一路上就會有無數的考驗,而不應該別人的建議,就忘記自己的初衷。就像課程中慧知師父不斷地提醒我們,「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的重點不在彼岸,而是在「度」。就像是夢想最重要的不是得到,而是行動的過程,這就是一種「行深」,做久了就會有水到渠成「時」。
我們常誤為佛法所說的「空」就是一切隨緣,無所求什麼都不要做,但其實佛教的「空」是要提醒我們,一切「無定性」及「無獨立性」。「無我」要我們放下習以為常的自我意識,不要把成不成的原因放在別人身上,因為持續或放棄都是自己決定,覺得自己無法或設法解決,皆是自己的念頭造作而成。所以「波羅蜜多」就是表現出人間佛教的生命觀,學會積極、不放棄、勇於面對所有挑戰。是一種「超越的生命觀」。
我們常誤為佛法所說的「空」就是一切隨緣,無所求什麼都不要做,但其實佛教的「空」是要提醒我們,一切「無定性」及「無獨立性」。「無我」要我們放下習以為常的自我意識,不要把成不成的原因放在別人身上,因為持續或放棄都是自己決定,覺得自己無法或設法解決,皆是自己的念頭造作而成。所以「波羅蜜多」就是表現出人間佛教的生命觀,學會積極、不放棄、勇於面對所有挑戰。是一種「超越的生命觀」。
永無止盡的能力
小王子離開他的B612後,第一件事就是造訪不同的星球,希望認識新的朋友。在旅途中,他遇到國王、愛虛榮的人、生意人、酒鬼、點燈人和地理學家。這些都可說是現代人的縮影,在作者筆下他們也都是擁有現在思維的孤獨人。
人是社會動物,當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讓我們跟隨這個世界的主流走,不論是我們的倫理規範、行為模式或思考標準,我們很難完全獨立,因為我們需要在各種社會實踐中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就像是考試時獲得優異成績,工作中追求卓越,在人際交往中博取讚賞。但也因此,我們容易在所有規範中,失去自我。作者讓為孤獨不只是身體更是心靈,不僅僅走不出世界與人連結,也走不出自已。
小王子第一位遇上的是,根本沒有子民的國王,他想像自己擁有無邊的權力,但卻如此迷戀權力,如果沒有人民可以控制,那可以想像宇宙萬物皆聽命於自己。譬如書中說到自己控制了日出時間,因為他知道日出的時間。這段過程不禁讓我想起心經中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假設我們猜對日出的時間,難道真的是我們的能力所使然嗎? 這就是佛法當中為什麼要提到因緣合和,因為成就絕非我們一人之力,是眾所因緣成就,但是成果可能會讓我們誤以為是自己的不凡能力,讓事情成功。
所以權力會讓人感覺到孤獨,是因為在自己思維的世界裡,將人分等級,能力也是分強弱的。因為我們的五蘊思維,讓我們無法用真正的平等對待或欣賞他人,更會把自己的需要及渴望加諸在他人身上,當不滿足時,便會出現猜疑和敵意,便出現的八苦。因此在課程上,師父一直不斷地提醒我們,五蘊是自我意識的來源,也是⼀切苦的發生處。
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提醒自己,自我意識影響我們對世間的看法,封閉我們視野,也造成狹隘的生活模式。所有我們自己為是的觀念想法,可能會遮蔽我的思維或未來無限可能,所以五蘊皆空,就是無我,讓我們學會「解構」習以為常的自我意識。
肉眼所看不見的世界
作者在第一次遇到小王子時,幫小王子畫了很多羊,但小王子都不喜歡,直到他只畫了一個箱子,跟小王子解釋因為你所要的綿羊就在裡面,反而讓小王子非常的開心。當我們說到羊時,我們的腦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羊的樣子,到底羊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我們看到的世界,是重外表還是重內心,還是我們依照的是我們自己什麼樣的思維。
因此小王子裏頭說到「眼睛是盲目的,要用心去找尋。」也就是心經告訴我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師父在課堂中告訴我們:「我們所看到的花草綠葉,都是空性的展現,在真如的空性中,可以展現出各種可能性的奇妙呈現與存在。 在色在裡感受空,在空裡體驗色。」
因此小王子裏頭說到「眼睛是盲目的,要用心去找尋。」也就是心經告訴我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師父在課堂中告訴我們:「我們所看到的花草綠葉,都是空性的展現,在真如的空性中,可以展現出各種可能性的奇妙呈現與存在。 在色在裡感受空,在空裡體驗色。」
為什麼心經裡不斷提醒我們這件事情,因為我們處於複雜的人世間,所見所聞有太多事物摻雜著我們對於這個事物既有的想法與偏見,但其實「相由心生」,我們每個人都有發掘事物美麗的能力,也有限制自己發展的想法。
就像我們談到苦厄,我們認爲這是負面的,因為事件的變化,與過去我們所習慣的不同,產生了苦或障礙,才把事情定義為「厄」。但如果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幫助我們成長的契機,所以良寬禪師才會說到:「紅葉落翩翩,表面裡側無分別,皆與人欣賞」。
其實不論是任何的事物,皆有凋零的時候,但都有它的美,也端看人用什麼角度去欣賞,只有到體悟到而轉得轉念時,美便無所不在。就像毫不做作的楓葉,隨著風吹恣意翻飛,任人欣賞,瀟灑而生。這才是學禪之人嚮往的「無心人生」。
追尋真正的自我
小王子有一次遇到一位火車調度員,讓火車裡的乘客移動來移動去,當下小王子與火車調度員有一段很棒的對話:
小王子問:「他們那麼匆忙。他們在找什麼?」
「火車司機自己也不知道。」調度員說。
「他們對自己待的地方不滿意嗎?」
「沒有人滿意自己待的地方。」調度員回答。
「他們在追趕第一列火車的旅客嗎?」小王子問。
「他們什麼也不追趕。」調度員說,
「他們在車上睡覺,要不就打哈欠。只有孩子們把鼻子貼在窗玻璃上看。」
「只有孩子們知道他們在找什麼。他們把時間花在布條縫成的洋娃娃上面,假如有人把他們的洋娃娃拿走,他們就會哭起來.」
「他們很幸福。」看守人說。
這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為什麼「沒有人滿意自己待的地方。」因為我們忘記這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就像心經提醒我們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我們不能只喜歡生或只喜歡滅,而忘記萬事萬物皆有連續空性的自然現象。有人得到必有人失去。
所以當我們理解了之後,我們才能夠透過空的視角,滿足生命當中好與壞的一切,讓我們可以在諸法「生起」時珍惜,在諸法「滅去」時積極。也才真正的擺脫十八界慣習的模式,找出新的思維,掙脫束縛,生活在自在的世界。
師父在最後一堂課中問了我們,十二堂課下來,學習或改變了什麼,有什麼不一樣,有更安穩嗎?這就像對話當中,經常忙碌但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我們越來越無法像小孩子一樣,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容易被很多事物所牽絆著。
所以心經為何提醒我們,「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不論是學佛或是過人生,要知道我們的方向在哪裡,不要執著於相上的修法。也不要只會在火車上睡覺,忘記欣賞身邊的好,也不要顛倒夢想,活在想像的世界裡,
禪宗有一句話叫做「照顧腳下」,就是指仔細檢視「此刻在這裡的自己」,不論色眼看不看得見,要看到此刻的「我」是否是清醒著,不是指生命,還有自己的靈魂是否有動力,還只是軀體而已。只有當真正的自我覺醒,不論去哪裡,怎麼去做什麼,我們都不需要遠求尋找幸福的青鳥,因為它從來都不曾離開過我們,也只有從我們眼中擦去「我執」,讓自己能徹底的覺悟,進而讓自己脫離生死苦海,圓滿每個當下,也才能圓滿我們的生命。
最後再次謝謝師父帶給我們這麼精彩的課程,真正的學習是從下課開始,這堂課帶給我最大的學習,不僅開始看懂心經裡頭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麼,也開始懂得品嚐每一字每一句的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意義,更重要是讓我更體悟到生命中該要學會的事。
https://blog.xuite.net/helenchi/travel/587772046 台中菩薩寺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