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

「看空」而不是「放空」

 

最近的課程,慧知法師用很多的面向來談論「空」,不論是從「有、無」 「存在、不存在」 「連續、短暫」 「執著、放下」 「好、不好」 「固定、變化」,其實都不斷地在強調著,兩個相依相存的道理,沒有一定只有變化,沒有永恆只有當下,不斷地在動態連續性的處境下,在沒有固定的狀態下,接受每一秒鐘的有,但「有」也就是不斷地變化著,也是一種「沒有」,這世界上就是沒有一定,才造就出每一個不同的而有意義的人生。 

·

今年東京奧運上的兩個人,每個人都稱他們是「天才少年」,那就是戴資穎及林昀儒,一位在國小六年級打進甲組,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羽球甲組選手,一位在19歲爬上了世界桌球排名第六名,未來不可限量。兩個人雖然在不同的球類上,但他們都有著一些相似的背景。


首先他們有最支持自己的家人,小戴有著一位直到現在每一支球拍都還是親手穿線的爸爸及一群支持的家人,爸爸一直就是小戴最重要的引航者,小學為了找到好的羽球學校,轉了三次的學校。林昀儒也有最支持他的父母親及家庭,願意每個月出資十三萬元找到中國教練一對一的練習,從國中開始就在宜蘭自學,早上唸書,下午晚上練球,也因此有人說他們兩位因為都在健全又幸福的家庭中呵護長大,所以他們擁有健康的身心靈成長過程,有助於他們的挫折度。



出處:https://www.elle.com/tw/entertainment/voice/g37176644/lin-yun-ju-table-tennis-olympics-quote/

他們從小擁有對於球類的高度興趣,但在每一個興趣下,伴隨著是每一段的苦練,而沒有休息與偷懶的時間,他們也沒有一般小孩的玩樂童年。小林的教練曾表示:「小林發育比其他小孩可能晚兩歲,所以體能較弱練不長,因此只能天天練七八個小時。」而在教練眼中他是一個很能吃苦的孩子,所以小林說過「他唯一休息的日子就是比賽的那一天」。小戴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因為身旁打球的朋友都離開了打球的日子,而轉去準備考試,那時候的她覺得自己很孤獨,且因為練球而無法出去玩而厭煩,所以離開球場一陣子,後來因為太無聊了,才又重新回到球場。


記得在一次的訪問的過程,主持人問到小戴小時候在球館都越級打怪,會不會怕輸,她回答完全不會,因爲輸是應該,所以完全沒有壓力可以放開心打,所以很喜歡打球的過程。但現在的她帶著世界第一名的光環,每一場的輸贏都得要帶著許多人的期待,那種壓力不是我們一般人的想像,戴資穎:「不完美永遠存在,才有動力去追求更好的結果。」


有人問小林是如何評斷最後四強賽事對手的狀況,林昀儒說他哪有什麼資格來評斷,因為其他三位都曾經是球王,他的輸球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林昀儒:「我不是神童,只是堅持打好每一顆球。」,以小林的努力,未來絕對是不可限量,甚至有可能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世界球王,而這時候的他,面對輸贏還有辦法也這麼豁達。


在小戴回台的那天晚上,發了一篇文,說了一些重話給那些說話非常不得體的一日球迷,在鍵盤上「批評」了選手的失誤與表示「遺憾」,支持的球迷們當然就在這些文上,留下上萬則的反擊回應,但隔天這段也成為了各個媒體的新聞。我想獲得到眾人擁戴的一刻,伴隨而來的也是他們的言行舉止,都將無法輕鬆自由,都會不斷的有支持反對兩面在伴隨著他們,甚至未來有可能一句不得體的話,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



出處: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4914


我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生滅的道理,「有、無」 「存在、不存在」「連續、短暫」都不斷地在變化著。不生不滅提醒著我們,不能只有自由,而沒有限制:不能只想有獎牌,而沒有苦練,當懂了生命的一切,我們會更勇敢的去面對與欣賞每一段的過程。小戴及小林兩個人將面對的是下一站的挑戰,而生命的永恆,就在這每一段的上車與下車中走過,不用擔心下車,因為都會有新的一站來臨。


我們每個人不也都是如此,在青年團的這麼久的日子,記得前兩年跟師父提到,要從北區的團務委員退下,原因是看到好多新生代的青年幹部崛起,且能力也不斷地在成長,我想沒有比看到後輩崛起的下台而更快樂,因為這比因為沒有人還在台上還更開心。


但下台也從來不是結束,把自己的重心放到了讀書會及佛光會,在那邊我又成為了新人及新入講師,能與這些更棒的講師及更困難的舞台前進,一期一期的生命與不斷連續的過程,從來沒有停歇的一日,而只是提醒我們又有一個不一樣的修行方式,在等待著我們渡過,圓滿自己的生命的意義。


課程筆記


「生」與「滅」或「增」與「減」都一直是並存的,在出生的那一天,我們就開始離死亡更近,獲得東西就離失去東西更近一步。但這只是從某一時段來看,而從無限的觀點來看,看似彼消此長,但其實都不會影響永恆定律的運作。當因緣存在時,能清楚地察覺每個當下,並且付出行動,當因緣遠離了,就能無遺憾地學會放手,學會「看空」但不是「放空」,這是心經要提醒我們的自在及安頓身心之道。


喜歡吳若權先生的一段話:「空無,是彼岸的芬芳」,開花同時也綻放的美麗與哀愁,學會無所求的時候,其實就是得到的一刻,在花朵隨風飛揚的繽紛,是生命的無盡繁華,也是心靈的永恆安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