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淨土法門第一堂課 - 心理學怎麼看待極樂世界


感謝師父為青年開設了一堂淨土思想的課程,在這幾次的信仰課程當中,不僅僅對於佛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對於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會轉念的功效,真的覺得佛法實在是太棒了。

當得知師父開設這個課程名稱時,原先有一點點的失落,理由就跟師父當初遇到阿彌陀經一樣,過去的我總認為,在佛陀的時代是沒有三時繫念,那都是後人因應所需才有的,那我讀其它佛教經典就好,因為我也不是非常喜歡參與法會。

但轉個念又想到經典裡的一句話:「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我怎麼能有這樣的成見,有了我執或主觀意識、有了分別心,那經典讀再多也沒有用,因此提醒自己千萬不能有「斷器三過」的心態,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極樂世界不是死後要去的地方

課程的前段,師父介紹了極樂世界,而在這一段介紹極樂世界的過程中,總認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說到,他常常被問到「未來十年,有什麼會改變?」但卻沒有人要問「未來十年,有什麼不會改變?」其實他認為後者更重要,因可根據真正不變而穩定的事物,建立商業策略。


而我覺得其實極樂世界也是一樣的概念,與其我們花時間去研究死後的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為什麼不把時間花在生活存在的現在,如何可以讓自己道念永不退轉,看清因緣和合的道理,不要被這些事情所煩惱諸苦,讓自己不斷的修行,打造出自已的人生原則後,跟著許多的善知識,一起組成這一個學佛的好地方,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人間淨土。

那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師父在課程中所說的「覺海虛空起,娑婆業浪流;若人登彼岸,極樂有歸舟。」這段話是在中峰國師《三時繫念》本,一開始就提到的。從佛法的角度來說明,我們會常因爲因緣所產生暫時性的聚合,誤以爲這是一種真實性,而這樣的想法,無形中造成一種業力,依著習氣跟著走。

所以這看似是一種兩面刃,自覺不僅只是一種覺察,也可能因為自己的過度自覺,成為一種看清事實的障礙。而業力也是,如果我們有一種好的習氣,會無形中增加我們成就的累績,但反之會讓我們一直墮落。所以重點在於「悟」,如果理解的這件事情,我們就能把主控權拉回到自己的身上,也因此極樂有歸舟,提到了「歸」字,就是應該回歸到自己的心與權力。 


心理學怎麼看待極樂世界

我覺得這四句話非常的棒,也想從另外的一個面向心理學來談談,為什麼這四句話是邁入人間淨土的作法。在阿德勒的心理學提到,人類終其一生渴望的事情有三項「選擇的自由」、「掌控的能力」、「被他人接納」的歸屬感。因此煩惱來自於這裡,但幸福也來自於這裡。

心理學家Julian 把控制感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是:

內控:我相信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的結果換取決於自己的努力多寡和處理方式。

外控:我覺得生命中許多事情都是命運控制或其他人決定的。也就是一件事情的後果可能仰賴其他人的決定、或者是機運的成分比較大。

哪一種人過得比較好呢?根據自我決定理論,當一個人可以自己做決定,而不是受制於別人、或者是擔心別人怎麼想綁手綁腳,這樣的人過得比較幸福。但真實的人生並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決定結果是什麼,這也是佛法所說的因緣聚合,沒有人可以完全決定事情的結果。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情緒主要受兩個東西影響,一個是行為,另外一個是想法。因此當我們無法完全決定結果,心情很差的時候,能夠掌握的,就是改變「你對這件事情看法」,同時也明說「相信努力就有收穫」(因緣果報)這個信念這麼重要。

首先如果我們相信努力就會有收穫,那麼比起不相信的人,基本上來說我們應該會過得比較好一些;因為如果我們一直被各種挫折打擊,漸漸變得不相信了、那麼你也可能會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對生活感到無力,這不就是一種信念造成的業力,而我們反過來看就是到底是心念影響業力,還是業力影響心念。

而如果我們過去一直遭逢挫折的時候跟自己說沒關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那麼不論報應有沒有來,這個想法都會讓我們舒服一些。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都會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因為整體上來說,懷抱著這樣的相信,人生會過得比較自在,這也就是最後所說「極樂有歸舟」,一定要回歸到自己的心。

所以一個好的極樂世界,我認為就是師父在課程當中所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對學習環境的規劃,讓你時時可以聞思法要,時時善觀因緣,時時升起覺悟之⼼。才能隨境⾃在,創造美好因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