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亞洲聯誼會心得1 起飛篇
我終於到馬來西亞啦 ~~~ 這句話終於可以大聲喊出來了
參加佛光青年團十來年的時間裡,算一算參與過八場的國際盛會,每一次看到馬來西亞青年的熱情與護教的決心,每次青年會報所呈現的感動,心中總是盤算著是什麼樣的環境能培育出這些青年,能寫出「佛教靠我」這樣的詞曲。錯過了2001年在馬來西亞的國際青年會議,多次聽到參與過的青年述說著大馬青年是如何的熱情招待及活動內容,讓我一直想到馬來西亞的道場與大馬青年交流。然而因緣就是如此折磨人,一直從未有任何的因緣有機會踏上這一塊土地,心中常想著會不會留著這樣的遺憾,持續到青年團畢業的日子。終於等了十二年的時間,當師父宣佈由馬來西亞承辦這次亞洲聯誼會的活動時,就已經是迫不急待排除萬難來參與這次的活動。
此次的活動除了圓此願望外,卻意外的圓了另一個夢想的機會。 本以為活動會在東禪寺進行四天的行程,大部份中間會有一天的時間,安排出遊參觀的機會,但卻在一次的機會下,看到了這次大會的行程表,出現一個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行程,那就是安排了災區服務的時間,實在是太開心了。能夠參與公益旅行一直是我心中一個夢想,但因為工作的原因,這個願望漸漸離我遠去,然而大會居然在活動期間安排如何艱辛不易的行程,所以這次的活動對我而言,真的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活動。
承擔大型活動久了,無形之中養成很多的習慣,藉由每一次活動觀察每個面向來進行學習,而這次更是我更好的學習對象。雖然沒有參與任何的籌劃活動,但在活動前,已從人間通訊社的新聞網中,觀察此次大會的籌備會議或培訓課程的內容來反思。從大會前的海報、宣傳片、五次的籌備會及兩天的小隊輔培訓的內容進階規劃與交流,次次的證明一個成功的活動從來不是來自於偶然,而是來自於活動前一次次的籌劃與規劃。時時提醒著我有時候工作人員的召募,或許因為時間的衝突,無法募集到超級王牌的人選,但總召集單位卻有這個責任與義務,用心且長時間的規劃所有工作人員課程。從認識到培養默契,從表面到內化,如何從活動中體驗到佛法並且實踐,不能因為時間不足等等的理由,而緊湊匆忙的忽視每一個宣傳 、課程及細節,失去了辦活動的意義。時間花在哪裡,效果就在哪裡,大家都是為法而來,就應該讓活動更有意義。
除了觀察大會前的宣傳及培訓之外,我也習慣在大會前看著行程表,喜歡練習著問自己如果我是主辦單位,我會怎麼樣來調整跟安排,想像每一個活動的畫面、學員感受及如果每一個活動延誤了,有哪些替代方案可以來調整,用這樣的方式來增進自己對於活動規劃的敏感度及應變能力。這次看到大會的安排,一定是傷透了腦筋,時間有限但該有的內容卻得全部包含進去,必須充分的運用每一個時段的銜接安排,有哪些小活動可以提升效果,同時看到吉蘭丹之行的交通時間這麼長該如何運用,其實處處都是智慧與慈悲的展現。常說『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次次提醒著我對於每次參與活動都必須這樣用心的觀察與省思,無形中都是在累積自我覺察及提升辦活動的能力,活動中『處處留心皆學問』,但得看我們用什麼的態度來學習,其實人生也是如此,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佛法中有句話這樣說,雖然發心為首要,但卻會被能力與願力而限制住,因此提升能力是必要的,但能力的提升卻決定於願力的大小。因此每一次的活動我總會發願有哪些事情是要做到的,唯有如此才能夠在每次的活動中提升自己。(番外篇: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我也有思考專門為了這次的行程,設計出十幾種在車上或是大會進行中如何可以認識、介紹、競賽、分享等文化之行的小活動及遊戲在我的活動百科全書中~~ 歡迎有機會來交流喔)
終於到了出發的那一刻,雖然為了出發前已經加班加到天昏地暗了,但依舊掩飾不了出門的喜悅,有種把一隻關在籠子裡很久的小鳥放出來的情境,從機場開始就開始享受每一個當下,或許因為為我而言每次的出國都是那樣的得來不易,所以更應該珍惜每一刻。這讓我體會到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生命中每一次得來不易的機會,且感謝別人所給予我們的機會,當我有能力時,也要創造機會提攜後輩。
中華團一直以來都是大陣仗的參與世界各地的大會活動,所以每次到每一個國家,主辦單位總是用最大陣容來迎接我們的來到。一下飛機果然熱情的大馬青年派出豪華陣容迎接我們的來到,用熱情打破我們對於外地的不熟悉感,除此之外,遊覽車上溫馨的幫我們準備水及點心等等貼心服務,還有住宿地點的安排及每個人專屬的衣物及物品,五星級的服務讓我們有家及貴賓的感受。這讓我想到大師時時提醒我們的「四給精神」,活動的好壞從來不是從規模或是物質等等所呈現出來的,而是我們從每一個小地方來實踐四給,傳達給每個人關於佛法的精神及態度,一個因緣、一個微笑,就能讓你我之間的心形成一座美好的橋梁,從活動中充滿歡喜希望,也獲得諸多的善緣,「給」看似利他,實則利己。
海外會議的「歡迎晚宴」一直都是我超級期盼的活動,會包含著當地民族文化及各項驚奇不斷的活動。果不其然我只能用超級豪華來形容這一場「歡迎晚宴」。 餐廳一共準備了約 十五個左右的攤位,有著馬來西亞各式各樣的傳統食物讓我們盡情地享用,有當地的最著名文化美食炒Maggi麵、炒粿條、黃薑G飯、咖哩椰漿麵、G腸粉、印度餐、ROTI CANAI、馬來糕等等,還有從沒看過的釀豆腐、APAM BALIK、KACANG PUTIH、CENDOL、PISANG GORENG等等 ~不但讓人食指大動,更真的驗證美食是最好的文化交流。再加上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青年準備的一連串的活動及表演來活絡氣氛進行文化交流,在他們身上我再次看到到了集體創作的力量。或許看起來只是一個短短兩個鐘頭的活動,然而卻是有著常住、法師、佛光爸媽、表演單位、青年及多少人的成就才能夠促成的,佛法中所說的六因緣成就,其實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旁中,學會珍惜感恩,相同的因緣不會再來的。
這件事情讓我回想到在2007年時曾經提過一份企劃案,希望能承接當年度的北美洲的生活營,但卻因為種種的原因而無法成就這一個活動,但卻成就另一個南加州幹部培訓營的誕生。事後我常常回想著這一段往事,體悟到雖然佛法中常説到『入道要門,發心為首;心發,則佛道堪成。』然而成就卻是要『因緣果熟』。所謂『諸法因緣生』雖事不成,是因緣不足而未成,因此該做的不應該去抱怨,反而更應該去廣結善緣,培養更多成就的因緣,同時也該充實自己的能力,才有機會創造因緣而成就利益大眾。感恩當年的不成就,讓我又累積了七年的時間,在 2014 年擔任了國青總召集人,相較於當時候不成熟的自己,這時候的我其實心態更為成熟且能夠設計出更多賦予活動生命力及佛法的能力,創造出一些不同於以往的活動。這一段的經驗讓我學習到人生從不應該在因緣不具足時,只是空等或是埋怨。反應該向萬事萬物學習,累積更多的智慧與經驗,等待著因緣成熟時,才更有能力將活動利益眾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