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

《天橋下的魔術師》給的人生哲學課(中)


今天又想來跟大家談《天橋上的魔術師》第八集 錄音帶,在第三集當中,阿猴跟小蘭成為了男女朋友,然而阿猴卻收到了兵單。第八集就是敘述兩個人在當兵過程當中的交往。

故事從上了大學的小蘭,被長得帥又會彈吉他的學長追求開始,面對難得放假特別的阿猴,卻表現得冷淡又不耐煩而早離開。在這個情節中,用的是阿猴單方面的視角,他發現小蘭沒有戴著他送的手環,在舞廳約會時小蘭以讀書為由遲到早退,在收假前又看到小蘭上了大學學長的車,沒有自信的阿猴將這一切歸咎為自己比不上小蘭。

於是擅自規劃起自己與小蘭的未來,卻不曾與小蘭溝通。就在一天阿猴買花束又上高級餐館,費盡心思想挽回小蘭的心,但卻沒有結果。而阿猴則陷入了絕望悲傷的情緒中,他反覆聽著小蘭寄來的錄音帶,說著:她加入了吉他社並認識了吉他彈得很好聽的學長,於是她最近開始練習兩人的情歌,等下次見面時就可以彈給阿猴聽。」但阿猴卻陷入執念中,反覆重播著小蘭提到的「彈吉他的學長」音訊,卻忽略了小蘭真正想說的,是想彈吉他給他聽。

最後阿猴從軍中偷偷帶出槍枝,想與小蘭談復合,但小蘭卻頭也不回地離開。於是阿猴舉起步槍,朝著小蘭扣下扳機。


故事就這樣結束嗎

故事看似結束,但就在阿猴扣下扳機後,默默站在一旁的魔術師將錄音帶的磁帶倒帶,讓故事到回到小蘭與阿猴在舞廳約會時的場景,讓故事重演。但這一次畫面不再侷限在阿猴的視角,而是把整段故事的不同面向與脈絡給交代清楚。

小蘭雖然離開舞廳,但卻留下了一整袋的錄音帶以及寫好地址、貼好郵票的信封;小蘭想戴著手環,但手環損壞了;小蘭其實到了車站想送他只是錯過了車,這都證明了小蘭對阿猴的感情並未變質。

阿猴出於身份的自卑,讓他努力想改變現狀,卻總造成反效果。而小蘭最終與阿猴分手的真正理由,是阿猴在規劃兩人的未來時,總想著自己只要變得更好就能幸福快樂,卻忘了問是小蘭怎麼想的,才會成為分手的導火線。

從這一段的故事,前後段的不同視角,便讓我感受到兩個人之間,一次次的誤會是怎麼來的,我想從佛法裡的五蘊中開始說起。


何謂五蘊

佛法當中說到的五蘊指的是「色

所謂的「色蘊,指的是我們世間存在的有形體,所看的到的或感受的到的。這個部分代表的是我所看見的事情,沒有好壞高低之分。但當我們人看到看聽聞到時,內心就開始去器官去感受到,這就是受蘊」,開始產生了快樂痛苦擔憂等等感覺。就像是阿猴看到了小蘭的狀況之後,開始出現了不開心難過的心情。

當我們接受感受之後,便出現了「想蘊」,開始去攀緣外境,回憶往事,幻想將來,都是一種想像小劇場,也就是對於外境這件事情,開始在心中推理出概念,再來進行造作動身發語的行為行動。阿猴因為出來這個情緒,因為推測小蘭可能有學長追「識蘊」,一種心對於外境明了識別的作用,,所以開始口說不好的話,做出不好的事情。

我們都會在這五蘊的造作之下,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中,執著於「我……」或「我的……」而千般計較,萬般苦惱,甚至為了一己的私欲而危害他人,自惱惱他,造業輪迴,所以佛法所說的「無我」,主要就是用來對治我執。要知道小蘭不是誰的,不應該是由誰擁有。


如何進行溝通

對於他們兩個人之間,缺少了太少的溝通,所以導致雙方都在猜測對方所思所想,所以為解決這種溝通難題,馬歇爾·盧森堡博士(Dr.Marshall Rosenberg)發明瞭一種特別的溝通方式,叫「非暴力溝通」,專門用來解決人們在溝通中的矛盾和衝突。

所謂的「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指的是溝通時,運用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觀察把觀察和評論分開,譬如你看到朋友跟了一堆團購,會說又亂花錢了,這個就是評論,覺得買東西是事實,但又隨便亂花錢是評論,因為你也不知道買的用途是什麼。因為我們習慣評價來表達意見的,但常造成爭執的,也是因為這個評論,不只是針對這件事情,也是針對這個人。所以博士建議,我們要學會把「我的意見」和事實分開觀察是我們能共享的事實,要學會講我們的觀察,而不是評價。

表達感受也是要表達我的情緒和感覺,而不是我的想法或評價譬如說你沒有經過我的同意拿了我的東西,讓我感覺到沒有被尊重,而不是你沒有經過我的同意拿了我的東西,我覺得你就是一個沒禮貌的人

當你聽到這個,可能會想到的是,抱歉造成你不舒服的感覺,而不是評價被你說的這個人,只是一種表達感受,很像是一種邀請,我誠實的把自己最深的感受說給你聽,邀請跟我真誠地理解和溝通把「我的感受」和「你的行為」分開,才能夠把指責或評價的思維誤區,從而促進了合作的溝通。

能幫我一個忙嗎

我們習慣以批評的方式來提出我們的想法,卻忘記說出我們的需求,因為會想要用很多的道理來證明,我們的需求是合理的。

在工作中很常見的是你可以說:「我很累,能不能請你幫我一下,然可能就會說:「你沒看見我忙成這樣,不會來幫忙一下,其實這好像就是一種指責。

 但其實這樣隱含了一種內在想法,因為擔心會被拒絕,所以要先用一個理由,來告訴別人應該要這麼做,如果拒絕就是一種錯。所以不妨表達自己很需要他的幫忙,而不用指責,其實反而能促進彼此的合作。

 所以最後不妨可以直接說出「請求」,但記住是請求不是命令,要清楚這時候要分離出我們與別人的課題,提出是我們所想,但並不等於別人要照做,沒有做也不等於他對我有任何意見或不滿。而別人對待命令的方式,通常只是服從或者反抗,而不是出自本心的幫助。

 還是回到劇中的例子,其實阿猴是可以利用「非暴力溝通」跟小蘭表示,例如自己看到小蘭不能陪自己是很難過的,因為每次最期待就是這件事情,以後自己會注意排班的時間,請小蘭能幫忙排開事情,能排開事情,這件事情對自己真的很重要。多一點的溝通,才是真正建立好關係的方法。


阿猴與小蘭最後一次的溫柔


「就算有一天,我們沒在一起了,我們都要記得現在很愛很愛的樣子。」


很認同楊導所說的:「戀情本身就是甜美的,為什麼要談戀愛?跟一個人在一起,最終的功課就是看見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所以往好的方向想,每次分手就會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知道自己的缺點,以及不喜歡對方的真正原因,讓自己在下一段戀情變得更好。


「火車來了,來台北的人會先遇到這個彎,後來火車也會很慢地再一次過這個彎,讓離開的人,能夠好好地再看這裡一眼。之後,就是不同的風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