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許多國片大放異彩,有人說是因為疫情的原因,讓很多外國大片延期上映,但除此之外,我也覺得國片拍得越來越好,或許是劇情探討的越來越深入,也覺得國片內容更貼近我們的人生,讓我們在觀賞的過程中,越來越有味道,當中其中一部我非常想看的電影《孤味》,也是如此地吸引我。
在觀賞之前,好奇著為什麼電影取名為《孤味》,有什麼樣的特殊涵義嗎?導演許承傑表示,「孤味」代表著專心一意,把一個味道做好,這樣所有事情就會順利,人生就會很好。這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處世精神,這也成了許多老一輩台灣人深信不疑的人生態度,這也是片中女主角林秀英的精神寫照。
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這部片並沒有被拍的很煽情,且編劇精準對於台灣文化的掌握,各個角色個性的拿捏,都貼近現實生活,很容易對對情節、對角色產生共鳴。透過不同世代、不同角色立場的女性的對話中相互碰撞,來探討愛情、親情、家庭的價值,讓我從中有許多的反思與收穫。
故事是在說女主角林秀英在丈夫離家後,便靠著賣蝦捲,獨自撫養三個女兒長大成人,不僅把蝦捲從路邊攤賣到開餐廳,三個女兒也很有成就,大女兒阿青是國際舞者,二女兒阿瑜在台北當整形醫生,小女兒佳佳則接手的家裡的餐廳事業。感覺好像一切要苦盡甘來,卻在70大壽當天接到丈夫離世的消息,在替這位有名無實的丈夫籌辦喪禮的同時,也須面對另一位陪伴丈夫度過晚年的女人,令秀英及全家開始回想過往的心境及開啟全家之間的對話,來重新面對自己的人生。
可以看到女主角林秀英承繼了「孤味」的精神,她用專心一意來面對任何事情,把一件事做到最好,所以賣蝦捲,就要全力讓她的蝦捲成為台南最好的蝦捲,所以了一個好的餐廳,同樣的選擇進入婚姻、組成家庭,付出全部的自己,自然而然也應該會有好的結果,卻沒有想到事與願違。不僅要逼迫回憶那些傷心過往,也需要去面對那位素未謀面、丈夫後來的新對象蔡阿姨,令她認為所有的美好,所有的理所當然都被打破了。
情緒從來沒這麼簡單
「我一輩子做牛做馬,沒有聽過妳跟我說一句謝謝。」
「我打拼一輩子,把妳們一個個扶養長大,卻輸給一個,二十年不曾跟你們聯絡的爸爸。」
這是在戲中一段印象很深刻的對話,這段對話也讓我想起了薩提爾冰山理論說到的,生氣與哭泣有時是用來掩飾更深層的恐懼,因為在每一段的對話行為當中,都藏著冰山下更深藏的含義:行為反應模式、感受、觀點、期待、渴望、真實自我,(見下段說明) 也因此會利用指責的方式來回應。
根據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的說法,所有的人際互動,都隱藏著一個冰山(The personal iceberg metaphor of Satir model):
1.事件:事情的發生。
2.行為:溝通姿態是「指責型」。
3.感受:恐懼失去地位、怕被看扁。
4.觀點:我不能先示弱、老虎不發威會被當病貓。
5.期待:希望自己是強大的、希望別人是服從的、也希望自己能夠符合別人的期待
6.渴望:想要被愛、被接納、被認可 。
7.自己:我是「真性情」的人。
上述參考出處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5021
在林秀英這這兩句話的內心中,可能出現的想法是她專心一意的拚事業、顧家庭,不管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也都獨自把全部都吞下,對丈夫也很忠貞始終如一,但還是阻止不了丈夫一而再再而三的偷吃。她承受如此重的壓力努力,把咬著牙帶大三個女兒,還害她送走了一個去給別人領養,本以為會苦盡甘來,結果這個這麼多年沒顧家沒負責的一個丈夫,居然選在她生日的這天過世,過去讓她煩惱,死後都還不放過她,沒想到努力扶養長大的女兒,居然還跟她的想法衝突,到底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
有時候這樣的對話會讓人倍感壓力,也因此出言不遜會造成更大的衝擊與誤會,像戲中就有這樣的片段,有時候那一些話是很傷人的,所以《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告訴我們面對這樣的對話,可以有三個步驟:
1. 先停下來,深呼吸。想想現在的情境是什麼?想想彼此的冰山底下是什麼?
2. 面對他,別太快有「先入為主」的假設,嘗試用一致的方式、好奇的心情,來進行溝通!
3. 利用一步一步地靠近彼此的心情與需求,並不斷確認和回饋自己所見所聞。 在開啟好的對話。
電影也就是這樣開啟林秀英與三個女兒及非常可愛的孫女,從一次又一次的衝突,一段又一段的回憶,來重新開啟溝通與磨合,再次去認識彼此,也從心去開啟彼此對於「愛」的想法與觀念。
情緒勒索的本質
情緒勒索是近年來,最常被提起的,「我是為你好」這幾個字帶給雙方彼此好大的壓力,是真的為對方好,還是說話者想要為按照自己的想法所給出來的觀念與想法。在她們全家當中,我看到了每個人都有為對方好的內心,但總是習慣用自己的方式。
就像林秀英無形中給予的、自己所認為最好的愛,卻是三個女兒及丈夫的壓力。當壓力逐漸令自己喘不過氣,逃離或許就是一個好的方式。丈夫一次次的反叛;大女兒叛逆成為和她相反的人;二女兒離開台南往台北發展,小女兒留下來,但在遇到調節母親與蔡阿姨的恩恩怨怨,在靈堂中做的一切切,也造成了一些壓力。或許小女兒的接棒,是不忍母親的辛苦,但母親在壽宴上的干預,也讓小女兒感受到無奈。但只有林秀英嗎,其實在大女兒對待丈夫的態度做法;二女兒對於女兒教育看法中,也隱約地看到這一些影子。
為什麼會有情緒勒索,讓我想到了《金剛經》,講到「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沒有覺得你或我或哪個人特別的偉大,就是萬物其實平等,並無無上下高低之分。唯有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觀念時,我們才能放下「自我」,進而發起平等心及慈悲心。
有句話說:「我們最大的錯誤,是把最壞的脾氣給了親愛的人, 卻把耐心和寬容留給陌生人。」其實家是一個充滿許多情感的地方,不論是好還是不好,又或是想要逃離,家始終還是家,那是無論如何想避都避不了的關係羈絆,因為愛而離開、因為愛而爭吵、因為愛而放手,各種不是很正面的言行舉止都出自於想讓家更好的心,所以《孤味》裡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只有愛著這個家的人。
放手沒有想的這麼簡單
「爸已經死了,妳現在要做的事是放手。」
這個是這部電影最高潮的部分,也是許多觀眾最大的感受吧。因為愛所以不放手,因為恨所以放不下,因為「家」的傳統觀念讓林秀英說什麼都不願放棄。所以她沒有簽下丈夫早給她的離婚協議書,因為簽下去她就輸了、她不想讓丈夫稱心如意,可卻也是折磨了自己,成了別人眼中的老頑固,女兒們更是對她的執著感到困惑。
「每個人都有脆弱與堅韌的一面,」喜歡導演訪問中的這段話「我覺得沒有一個人可以真的教另外一個人怎麼放下,因為每個人心裡面對於某件事的對錯或看法是他自己的功課,你去教人家放下很不負責任。」
或許對於林秀英來說,她甘願不要大小姐般的舒適生活、而是到街道上頂著豔陽留著汗的擺攤賣蝦捲,「我對婚姻與家庭付出這麼多,你是不是也應該如此?」的無形念頭被施加在了丈夫身上,選擇不是有錢的丈夫而是一個在警察工作的窮小子,為了讓父親看得起所以做生意,卻沒有想到不只沒成功還揹了不少債,和父親家的關係從此決裂等等,這些都不是我們外人可以說放下的。
面對拋家棄子的林秀英,她的心情複雜,做為一個妻子母親女人種種壓力下是看不出來的。但也因為出現了一位蔡阿姨,讓他開始想要去打開一些心理的一些疑問,為什麼離家還愛不愛自己等等,她得要做的是找出原因,唯有這樣似乎才能解開所有的結,讓所有恩恩怨怨到此結束。也從對話中看到聽到了她想知道的事情之後,才開始學會放下,放手丈夫、放過自己,也讓蔡阿姨圓滿他的人生,替她送他最後一程,這個決定真的非常不容易。一首相同的歌,在片頭與片尾,一樣的歌詞卻有了不同的心境。
諸法既是因緣所生,自然空無自性,無自性便無法自我主宰,所以說「無我」。我們若能正觀緣起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就能通達無礙,遠離一切愛欲、煩惱。煩惱是繫縛眾生,使眾生不能解脫自在的最大障礙;煩惱既除,當然就能獲得生命的解脫。
人總在不甘心中變得執著,卻在執著後學會了放手, 也在放手後得到了解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